赠辽东徐鲁山

北去三千里,崎岖悲道长。
壮怀沉沪渎,归梦忆辽阳。
关路啼猿鸟,边城悬凤凰。
旧时名胜地,一例付沧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辽东徐鲁山》是清代诗人曹家达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历史观的交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曹家达,字子高,号南湖,江苏无锡人,清朝中期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风格独特,深受后人推崇。在《赠辽东徐鲁山》中,曹家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 诗作原文:《赠辽东徐鲁山·我亦皇朝士》,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北去三千里,崎岖悲道长。
    壮怀沉沪渎,归梦忆辽阳。
    关路啼猿鸟,边城悬凤凰。
    旧时名胜地,一例付沧桑。
  3. 诗作主题:曹家达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的“北去三千里”暗示了诗人对于远离故土的无奈;“崎岖悲道长”则表达了他对于路途艰险、时光流逝的感叹。整首诗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境遇时的复杂心情。
  4. 艺术特色:曹家达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他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场景与情感。其次,曹家达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出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内涵。再次,他的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读来引人入胜。
  5. 历史背景与影响:曹家达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朝的晚期,这是一个国家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因此,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对这一时期的反思和批判。尽管曹家达的诗作在当时并未受到广泛的注意,但他的诗歌思想却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清朝晚期文化的重要文献。
  6. 现代评价:时至今日,曹家达的诗歌仍然被广泛传颂。许多学者和文艺评论家认为,曹家达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思考和记录。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赠辽东徐鲁山》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曹家达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意图,也能从中汲取到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