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向卿赠言

懒向江湖作浪人,眼前花鸟易为亲。
东山老鹳知晴雨,西海浮鸥孰主宾。
止水不流方避浊,夜光投暗叹无因。
外攘未遂平生志,日暮乡关一怆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家达的《和向卿赠言》是一首描绘个人情感与志趣的诗作,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曹家达,字颖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是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医学家。他出生于望族世家,受到良好教育的影响,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其医学亦颇有造诣。在南菁书院接受黄以周教授的教育期间,曹家达获得了深厚的汉学和医学知识,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向卿赠言》这首诗反映了曹家达面对国家危机和个人困境时的情感和哲学思考。诗中“懒向江湖作浪人”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逃避,向往的是一份静谧与内心的平和。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为突出,儒家文化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其中就包括了个人内心的修养与平衡。

诗中的“眼前花鸟易为亲”可能寓意着对于自然之美的亲近和珍视,反映出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留恋。此外,“东山老鹳知晴雨,西海浮鸥孰主宾”则通过自然界的景物象征性地表达了人生态度和哲学观点,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人生智慧。

诗的后半部分“止水不流方避浊,夜光投暗叹无因”,进一步探讨了个人选择与行为准则,指出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适时的退让或保持沉默是必要的智慧,如同止水避浊,夜光投暗而感叹无因。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节制、内敛和中庸之道的价值观念。

《和向卿赠言》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思与批判。通过诗歌形式,曹家达传达了个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坚持,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曹家达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折射出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

《和向卿赠言》作为曹家达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解读,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清代至民国初年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态,也能从中汲取关于人性、道德和社会正义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