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

秋来随地易销魂,况是天涯忆里门。
野渚含烟新别梦,东风吹雨旧啼痕。
寒生九曲青溪水,愁落三家乌桕村。
莫向板桥寻往迹,众芳消歇不须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其四》是清代诗人曹家达创作的一首诗,以描绘秋天柳树的景象为主题。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其四》的作者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曾在光绪二十一年中孝廉(举人),之后进入南菁书院深造,研究经书及诗文,并取得显著成效。

  2. 诗歌原文:《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其四》,原文如下:
    秋来随地易销魂,况是天涯忆里门。
    野渚含烟新别梦,东风吹雨旧啼痕。
    寒生九曲青溪水,愁落三家乌桕村。
    莫向板桥寻往迹,众芳消歇不须论。

  3. 诗歌翻译及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秋天柳树的风貌。首句“秋来随地易销魂”表达了诗人在秋季时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接下来的诗句“况是天涯忆里门”,则通过怀念故乡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4. 文化价值:《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其四》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反映了清代的文化氛围。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对理解清代文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诗中的“秋柳”、“青溪水”、“乌桕村”等意象,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使得《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其四》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其四》不仅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作,更是一首承载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