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叶德恭至白衣庵赏雨拟游缪祠不果二首

虞山登眺足清游,暮雨催归强逗留。
惆怅凭栏凝睇处,荒烟疏树满城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偕叶德恭至白衣庵赏雨拟游缪祠不果二首”是一首由诗人曹家达创作的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与朋友一同前往白衣庵欣赏雨景、并计划游览缪祠的情景,但最终未能如愿。下面是对该诗歌的解析:

  1. 诗歌原文
  • 虞山登眺足清游:在虞山上登高远眺,享受清新的游历。
  • 暮雨催归强逗留:傍晚的雨声催促着回家的脚步,不得不强行停留。
  • 惆怅凭栏凝睇处:在栏杆前凝望,心中充满了惆怅。
  • 荒烟疏树满城秋:荒烟稀树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虞山美景的描绘和对雨中漫步的抒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的“荒烟疏树满城秋”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通过秋天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不变的珍视。
  • 诗中提到的“暮雨催归强逗留”反映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很常见,他们常常在自然景观面前表达出内心的复杂情绪。
  •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亭角留题迹尚存,半遭雨蚀半尘昏”这一描述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诗歌背景
  • 此诗创作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社会背景下,可能与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状况有关。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这首《偕叶德恭至白衣庵赏雨拟游缪祠不果二首》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重要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