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遥江路送行舟,去去行人不可留。
倒绾青丝寄怀袖,莫教飞絮乱春愁。
折杨柳词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折杨柳词二首》是南北朝时期创作的诗词,由佚名撰写,表达了作者对征人行役的关切与不舍。
《折杨柳词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其通过描写杨柳依依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远行者的深切关怀。这首诗在艺术表达上展现了高度的技巧,不仅在语言运用上达到了精妙的程度,而且在结构安排上也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诗中的“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两句,通过描绘出孟津河畔杨柳婆娑的画面,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遥远的边陲之地,感受到一种远离故乡的孤寂与哀愁。这种用典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深沉而富有哲理。
诗中“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这两句,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对于战士而言,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心志,更要有驾驭快马的能力。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易于理解和接受。
诗中“然后我别雄雌”,这里的“雄雌”比喻了战场的激烈与残酷,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征战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战争胜利的期望。这种深刻的主题思考,使得《折杨柳词二首》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杨柳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作品。
诗中的“虏家儿”这一称呼,虽然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常见,但它的出现却为理解这首诗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一称呼可能代表了北方少数民族,或是其他非汉族群体,他们来到中原地区生活、工作。这种民族融合的现象,使得诗歌的背景更加多元和复杂。
《折杨柳词二首》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象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表达丰富情感的佳作。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于远方行者的深深关切和不舍之情。同时,通过对历史背景和文化现象的探讨,也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