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题半淞园

袅袅迥波抱玉塘,柳阴憔悴竹梢长。
谁怜十二阑干曲,数点猩红上海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題半淞園》是一首由清末近現代初诗人曹家達創作的七言絕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人生平
  •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曹家达中孝廉(举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造诣,还涉猎医药、医案和伤寒等领域,并有诗集传世。《九日題半淞園》是他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 诗歌原文
  • 袅袅迥波抱玉塘,柳阴憔悴竹梢长。谁怜十二阑干曲,数点猩红上海棠。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袅袅迴波抱玉塘”形象地描述了玉塘水面上的微波荡漾,营造出一种平静而悠扬的氛围,同时“柳阴憔悴竹梢长”则传达出秋日里柳树和竹子的萧索美。第二句中的“谁怜十二阑干曲”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数点猩红上海棠”则可能是对春日海棠花开的描写,通过对比春华与秋寂,更突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珍惜和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感伤。
  1. 艺术特色
  •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考。
  • 语言精炼,意象鲜明。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玉塘”、“柳阴”、“竹梢”、“海棠”,这些意象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歌情感氛围的感受。

曹家達的《九日題半淞園》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幅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