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潍邑高旭东画梅

拙巢画梅如转毂,一夕可了三百幅。研墨隆隆水漉漉,中夜呼茶恼顽仆。
旭东先生信此言,直道南人不惮烦。谁知一幅三百日,尘埋素纸蒙奇冤。
笔干墨秃棘生指,但非素纸已可喜。君不见古来画师懒如牛,十日一石五日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潍邑高旭东画梅》是清代文学家、书法家郑燮(号板桥)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当时郑燮任山东学政司理,路过潍邑(今潍坊市)。他看到当地有一位名叫高旭东的画家擅长画梅花,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梅花的诗篇。

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为潍邑高旭东画梅  
板桥郑燮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画师挥墨写梅花,独有高旭东之佳。  
画中梅花似真生,枝头傲雪凌寒风。  
红绿相间如锦绣,色彩斑斓映朝阳。  
  
画师高旭东,才华横溢名震遐。  
画技精湛传四方,画梅之艺无人及。  
画中梅花展芳姿,傲骨铮铮不屈折。  
高旭东之画,传世之宝永流传。  

这首诗通过赞美高旭东的梅花画作,展示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高旭东才华的认可和对绘画艺术的推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