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巢画梅如转毂,一夕可了三百幅。研墨隆隆水漉漉,中夜呼茶恼顽仆。
旭东先生信此言,直道南人不惮烦。谁知一幅三百日,尘埋素纸蒙奇冤。
笔干墨秃棘生指,但非素纸已可喜。君不见古来画师懒如牛,十日一石五日水。

下面是对这首诗《为潍邑高旭东画梅》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详细探讨诗中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

诗词原文:

拙巢画梅如转毂,一夕可了三百幅。研墨隆隆水漉漉,中夜呼茶恼顽仆。 旭东先生信此言,直道南人不惮烦。谁知一幅三百日,尘埋素纸蒙奇冤。

诗词译文:

曹家达在一次夜晚创作中,以极高的热情和速度完成了三百幅梅花图。他一边绘画一边研磨墨汁,墨香扑鼻,水声潺潺。深夜时分,为了提神醒脑,还招呼仆人一起喝茶。然而这些作品最终被尘土所覆盖,显得异常凄楚。曹家达感叹自己竟然花费了长达三百日的时间来完成这幅画,却只能将其尘封埋葬。

注释解释:

  1. 拙巢:曹家达自称他的住所为“拙巢”,此处表明其自谦的态度和对艺术创作的真诚热爱。
  2. 转毂:形容作画的速度极快,就像转动的车轮一样连续不断。
  3. 一夕可了三百幅:表达了曹家达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画作的能力。
  4. 隆隆:形容墨磨的声音,也暗示着画家在绘画时的专注和投入程度。
  5. 中夜呼茶:描绘了画家在工作至深夜时的情景,反映了他工作的勤奋和对艺术的执着。
  6. 旭东先生:指潍坊的高旭东先生,是曹家达的仰慕者,对曹家达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7. 直道南人不惮烦:体现了曹家达对待艺术的认真态度和不畏繁复的精神。
  8. 三百日:虽然用词夸张,但表达了作品创作时间的漫长。
  9. 尘埋素纸:描述了作品最终未能得到认可,被时间所遗忘的命运。

诗人简介:

曹家达(1867~1938),字颖甫,又字尹孚,号鹏南,晚号拙巢。江苏江阴人。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早年习儒,兼及诗文,光绪乙未年(1895)就学于南菁书院,有“诗文大家”之誉。光绪壬寅年(1902)中举人。光绪甲辰年(1904)废科举,乃致力于医,对《伤寒》《金匮》尤有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