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篇

天河西垂晓光澹,露下波回素秋暗。
红颜老去不回头,坠粉塘边留浅绀。
秋云阴阴化为雨,美人日暮嗟尘土。
幽房冷榭深复深,枉记汀洲采芳杜。
劝君莫听采莲歌,房空子出当奈何。
衣香扇影相代谢,飘零珠泪今则那。
缥渺空江寻不得,苦心水底遥相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残荷篇》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曹家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残荷篇》的作者曹家达,字颖甫,又字尹孚,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他出生于望族世家,是光绪年间的秀才,后迁居上海,被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聘为教授。曹家达不仅工于文学,亦精医学,曾在南菁书院就读,受黄以周影响颇深。其文学创作涉及诗词与医理,在医学领域也有独到见解。
  2. 诗歌原文:《残荷篇》,天河西垂晓光澹,露下波回素秋暗。红颜老去不回头,坠粉塘边留浅绀。秋云阴阴化为雨,美人日暮嗟尘土。幽房冷榭深复深,枉记汀洲采芳杜。劝君莫听采莲歌,房空子出当奈何。衣香扇影相代谢,飘零珠泪今则那。缥渺空江寻不得,苦心水底遥相忆。
  3. 诗歌赏析:曹家达的诗《残荷篇》通过对荷花残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的“红颜老去不回头”和“秋云阴阴化为雨”等句子,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自然界中万物更替的自然规律。通过对比昔日盛夏的繁华与今日残荷的凋零,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沉的人生哲理,即美好虽逝,但生命的痕迹依然深刻。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女性角色的重新诠释,通过荷花的形象来象征那些曾经美丽动人却最终无法避免命运的女性。
  4. 背景影响:《残荷篇》的创作不仅展现了曹家达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清末社会动荡与文化转型的历史氛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曹家达通过诗歌抒发了个人情感,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残荷篇》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