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天九乌死,中逸其一差可喜。
寅宾寅饯时燠旸,三百六旬作天纪。
岁在丁卯秋八月,淫威饕虐怨咨起。
薰天溽暑土烂人,如鱼在釜略可拟。
朱明无云剧槁暴,高舂直下九万里。
安得神龙恤如燬,升天倒下天河水。
秋阳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阳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文,采用西汉大赋假托子虚、乌有对话的形式,通过越王之孙与苏轼关于秋阳的对话,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处于不同境地的人的不同感受。
《秋阳赋》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值得深入探讨。作为仿照汉赋创作的文学作品,《秋阳赋》在形式上继承了汉赋的传统,采用了西汉大赋中子虚与乌有对话的写作模式。这种形式不仅增加了文中的对话层次,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在内容上,《秋阳赋》巧妙地运用了越王之孙与苏轼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展现了不同境遇之人对于秋阳的感受。这种写法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文章还体现了苏轼自由挥洒、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
《秋阳赋》不仅仅是一篇描写秋日阳光的作品,更是一次对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的深刻探讨。通过对秋阳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写道:“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这四句话不仅描绘了秋阳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不美好事物的厌恶。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丑的厌恶,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秋阳赋》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现象。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意义,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通过对《秋阳赋》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宋时期的文学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秋阳篇》是苏轼以汉赋形式创作的一篇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北宋时期文人的文学才华和艺术成就,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