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宁靖王

欲挽狂澜愧弗胜,孤忠百折有谁朋。
酬恩一缕江天晓,脱迹两间箕尾乘。
不污汗青辜皦日,弥坚贞白谢高陵。
春秋大义昭今古,芳草萋萋气厉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宁靖王》是清代诗人陈元图创作的七言律诗,该诗通过描绘宁靖王的形象,表达了对先皇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反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陈元图(?~?),清康熙年间浙江会稽人,生平不详。
  • 他是一位擅长七言律诗的诗人,其作品在清修台湾方志中有辑录。
  1. 诗歌原文
  • 匿迹文身学楚狂,飘零故国望斜阳。
  • 东平百世思风度,北地千秋有耿光。
  • 遗恨难消银海怒,幽魂悽切玉蟾凉。
  • 荒坟草绿眠狐兔,寒雨清明堪。
  1. 创作背景
  • 此诗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具体作者不详,可能是一位无名氏的作品。
  • 《挽宁靖王》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学风貌。
  1. 作品赏析
  • 《挽宁靖王》中,陈元图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宁靖王的形象。
  • 诗中“东平百世思风度”等句,展现了宁靖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 “孤忠百折有谁朋”等句,表达了诗人对宁靖王忠诚不渝精神的赞美。
  1. 名家点评
  • 张方高在其作品中提及了《挽宁靖王》,并对诗作进行了简要的注释和评价。
  1. 轶事典故
  • 《挽宁靖王》的创作背景和内容可能与当时的历史事件或文化氛围有关。
  •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
  1. 作品影响
  • 虽然关于《挽宁靖王》的具体作者和创作时间等信息未明确记载,但其作为清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挽宁靖王》作为一首诗歌,虽短小但意蕴丰富,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挽宁靖王》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价值的诗歌,也是了解清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