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庆牧常君殉节诗二首

逆蛮反覆事须臾,报国儒臣勇义俱。
激烈杲卿犹噀血,仓皇温序且衔须。
军中杀气寒云杳,塞上悲风夜月孤。
昔岭自今芳草色,只应烟雨碧模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庆牧常君殉节诗二首》是一首由清人张洲创作的古诗作品,共包含两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首诗的具体内容:

  1. 诗歌主题
  • 爱国忠烈: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张洲描绘了一位忠诚的儒臣,其勇敢无畏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爱国者的赞扬。
  • 民族气节:诗中通过“逆蛮反覆事须臾,报国儒臣勇义俱”这两句,强调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坚守民族气节,表现出不屈的民族精神。
  1. 诗歌内容
  • 第一首:描述了一位忠诚的儒臣在战场上的英勇行为和牺牲精神。诗中写道“激烈杲卿犹噀血,仓皇温序且衔须”,展现了儒臣在战斗中的勇猛与悲壮。
  • 第二首:则着重描写了儒臣死后的哀荣,如“锦城俎豆重明禋,卜地浣花祠庙新”等句,表现了对其忠贞不渝、死而后已的崇高敬意。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对儒臣生前的勇敢与死后的荣耀进行对比,突出其一生的光辉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抒情手法:全诗充满了深情,通过对儒臣事迹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其忠诚与牺牲的深深敬仰。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历史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崇庆牧常君殉节诗二首》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能够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 文化价值:诗中的忠烈精神和民族气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

张洲的《崇庆牧常君殉节诗二首》,以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在后世成为了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以及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出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