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聚八仙·寿蛰云

天上蟾圆。金波迥、芳节惯会朋笺。未秋吟鬓,凉意不到鸥边。路隔仙源通紫禁,浮家胜泛五湖船。拥青编。十年朝马,还梦钧天。
依然。承平俊赏,换花阴觅句,竹径安禅。谁捐楚佩,心事暗托啼鹃。兰成小园自赋,看香发、岩扃晚桂妍。无多酒,愿镜中春驻,常斗尊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瑶台聚八仙·寿蛰云》是近现代诗人张尔田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天上蟾圆、金波迥荡的夜晚,传达出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以及其背景: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近现代,具体时间不详,可能与民国时期或更晚的时期有关。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多变,但同时文人墨客仍保持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1. 诗歌原文
  • 天上蟾圆。金波迥、芳节惯会朋笺。未秋吟鬓,凉意不到鸥边。路隔仙源通紫禁,浮家胜泛五湖船。拥青编。十年朝马,还梦钧天。依然。承平俊赏,换花阴觅句,竹径安禅。谁捐楚佩,心事暗托啼鹃。
  • 这首诗通过对夜空中明月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和平盛世的怀旧之情。其中,“天上蟾圆”意味着月亮明亮圆满,象征着团圆和和谐;“芳节惯会朋笺”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十年朝马”,暗示了诗人在朝为官的时间之久;“换花阴觅句,竹径安禅”,则是诗人在闲暇之余寻找灵感,进行创作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谁捐楚佩,心事暗托啼鹃”,表达了诗人对于身世的感怀,以及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1. 主题思想
  • 对仗工整:“天上蟾圆,金波迥、芳节惯会朋笺。”这句运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意境深远:整首诗构建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景象,月光下的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晰,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1. 艺术特点
  • 语言精美:诗句选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如“金波”、“芳节”、“朋笺”,使得整首诗的语言富有诗意。
  • 意象丰富:诗中融入了许多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如“天上蟾圆”的明月、“路隔仙源”的传说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每个部分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近现代的作品,此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审美价值: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质和美学追求,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审美参考。
  • 启示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刻理解到和平的重要性,以及珍惜当下、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

《瑶台聚八仙·寿蛰云》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历史的烙印和作者的情感寄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对于国家的深切思考和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