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峰至兴福

兴福今重到,唐时寺有名。
泉声幽涧滑,山色晚霞明。
穿径篁争出,窥人鸟一鸣。
野僧癯似鹤,相揖淡忘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三峰至兴福”是一首出自清代诗人张洵佳的古诗。此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下面将对其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洵佳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景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描绘自然景观方面,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1. 诗歌原文
    兴福今重到,
    唐时寺有名。
    泉声幽涧滑,
    山色晚霞明。
    穿径篁争出,
    窥人鸟一鸣。
    野僧癯似鹤,
    相揖淡忘情。

  2. 诗歌赏析

  • 兴福与唐时的寺:诗中的“兴福”指的是现今的地名或景点,而“唐时寺”则暗示了这个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唐朝时期有名的寺庙。
  • 泉水与山色:诗人通过“泉声幽涧滑”描绘了泉水潺潺的声音和清澈见底的山涧,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 竹林与鸟儿:诗中的“穿径篁争出,窥人鸟一鸣”,形象地描绘了竹林中竹子随风摇曳的景象以及小鸟在林中欢快歌唱的情景。
  • 野僧与禅意:“野僧癯似鹤,相揖淡忘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清瘦如鹤的形象和超脱世俗的禅意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自三峰至兴福》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篇,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语言和画面,还可以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