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某侍郎事

累代科名曜木天,一门群从尽神仙。
荐贤误认王安石,下狱几同司马迁。
还我头颅恩浩荡,怜他乔梓罪牵连。
长安怪道黄金贵,狱吏区区要四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纪某侍郎事》是清朝诗人张洵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位侍郎因推荐贤能而遭遇的不幸命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累代科名曜木天,一门群从尽神仙。
    荐贤误认王安石,下狱几同司马迁。
    还我头颅恩浩荡,怜他乔梓罪牵连。
    长安怪道黄金贵,狱吏区区要四千。
  2. 诗歌鉴赏
  • 科名荣耀:“累代科名曜木天”,这句诗意味着这位侍郎在家族中有很高的学问和成就,连带影响到了整个家族。
  • 推荐失误:“荐贤误认王安石”表明他因为误信他人的推荐而推荐了错误的人,最终导致自己受到牵连。
  • 牢狱之灾:“下狱几同司马迁”,司马迁曾因被诬陷而遭受牢狱之灾,这里用“几同”表达了相似的命运。
  • 冤情难申:“还我头颅恩浩荡,怜他乔梓罪牵连”,通过“恩浩荡”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同时“罪牵连”揭示了整个事件的复杂性。
  • 社会现象:“长安怪道黄金贵,狱吏区区要四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腐败和不正之风。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张洵佳(1795年—1854年),字少泉,又字瑞生,清代诗人,同治癸酉年中举人,历任河南上蔡知县、宁陵县知县等职。
  • 文学创作:张洵佳的诗歌风格质朴,为人谦和有礼,严于取与,辨义利。他的诗歌多关注民生、反映时事,作品在当时受到一定的认可和赞誉。
  1. 历史背景
  • 政治动荡:清朝中期至晚期,政治环境多变,官员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官场腐败:官场中的贪腐现象日益严重,许多正直的官员因此遭受不公正的对待甚至迫害。
  1. 文学地位
  • 诗歌特色:张洵佳的诗歌以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洞察力著称,其作品中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 历史影响:虽然张洵佳的诗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文学作品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他的作品仍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张洵佳的《纪某侍郎事》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官场风气。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