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某枢臣事

蝇营狗苟剧奔忙,市井翻身到庙廊。
早有声名传狡狯,居然军国预平章。
佞臣头仗强邻保,暮夜金为狱吏偿。
三次飞书飞不到,可怜公子更无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纪某枢臣事》是清代诗人张洵佳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作者张洵佳:字少泉,又字瑞生,同治癸酉年(1873年)中优贡,历任河南上蔡、宁陵县知事,后升用直隶州知州。
  • 文学背景:张洵佳在仕途上表现出色,曾因政绩受到徐东海相国、朱古薇侍郎等人的赞赏。
  1. 诗歌原文
  • 蝇营狗苟剧奔忙,市井翻身到庙廊。早有声名传狡狯,居然军国预平章。:描述了官员们在官场中为了名利而奔波忙碌的情形。
  • 佞臣头仗强邻保,暮夜金为狱吏偿。三次飞书飞不到,可怜公子更无肠。:反映了官员之间权钱交易的丑行。
  1. 创作风格
  • 朴实无华:张洵佳的诗歌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能直抵人心,表达出深刻的主题和情感。
  • 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在保持诗歌传统形式的同时,张洵佳能够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创作出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苍蝇”和“狗”,象征那些在官场上勾心斗角的人。
  • 对比鲜明: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对比,突出了官场中的黑白颠倒和道德沦丧。
  1. 社会影响
  • 批评现实:张洵佳的诗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现实,具有强烈的批判意义。
  • 激励后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清廉政治的追求和对社会正义的向往,对后来人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影响。

《纪某枢臣事》不仅是一首描写官场黑暗的诗歌,也是张洵佳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反思和对公正社会的渴望的体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也反映了清代中晚期社会的真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