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杂感其三

息影山中两鬓苍,感怀身世正茫茫。无才只合田园老。
有志何曾弧矢偿。倦马归来途尚识,黄粱炊罢梦全忘。
悲秋宋玉工词令,谱出新声当乐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斋杂感其三》是清代诗人张洵佳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张洵佳,字少泉,又字瑞生,是清代诗人。同治癸酉优贡,曾历任河南上蔡、宁陵陈留等县的知事,后因升用直隶州知州而闻名。他的诗宗香山,为人朴实谨慎,不拘小节。张洵佳以严谨的作风和正直的道德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尊敬。
  • 创作时间:《秋斋杂感其三》作于清光绪年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怀。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息影山中两鬓苍,感怀身世正茫茫。无才祇合田园老,有志何曾弧矢偿。倦马归来途尚识,黄粱炊罢梦全忘。悲秋宋玉工词令,谱出新声当乐章。
  • 译文:隐居在山林之中,两鬓斑白,感叹自己的一生充满了迷茫和困惑,似乎没有才能去实现田园生活的理想,虽有远大志向,但未曾有机会施展才华。曾经骑马归来的路上还能辨识方向,然而黄粱煮熟后,所有的理想都已经化为泡影。悲伤之情如同悲秋的宋玉一般深沉而富有诗意,他用自己的感受谱写了新的乐章。
  1. 主题思想
  • 身世感慨: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理想与现实:表达了尽管有着远大的志向,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他感到迷茫和无力。
  • 人生哲思:诗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世界。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倦马”、“黄粱炊罢”等,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情感表达:诗歌情感真挚,直抒胸臆,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
  • 格律严整: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其结构严谨,韵脚和谐,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音律美和形式美。
  • 文化内涵:诗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丰富,不仅是个人的情感抒发,也包含了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秋斋杂感其三》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作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映,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深入品味的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