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羊山方殷伯岩不遇

尔从南方来,衣裘带江色。舍舟入故山,倦游聊憩息。
我住君山南,君住吾山北。相隔十里云,欲见何由得,今晨动幽兴,独访漆泉侧。
危桥上古寺,径转长松直。山僧五六人,亭午会法食。
清斋到鄙夫,益我筋生力。老翁气忽壮,果腹取岩崱。
初瞻意嵂崒,绝顶无难陟。扪萝才跻攀,寸步成匍匐。
天畔石房古,仰望不可极。山叟何时还,再欲窥堂阈。
三步一回头,皓鹤烟中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广羊山方殷伯岩不遇》是明末清初诗人张盖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尔从南方来,衣裘带江色。舍舟入故山,倦游聊憩息。
    我住君山南,君住吾山北。相隔十里云,欲见何由得,
    今晨动幽兴,独访漆泉侧。危桥上古寺,径转长松直。

  2. 作者简介
    张盖,字覆舆,一字命士,号箬庵,直隶永年人,明代末年的著名诗人。他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工诗善草书,游踪遍及齐、晋、楚、豫等地,并在清朝时期选择了隐居生活。由于他的一些作品被毁,我们只能通过现存的诗文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3. 诗歌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广羊山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衣裘带江色”和“欲见何由得”等句,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自然的渴望。
  • 在结构上,《广羊山方殷伯岩不遇》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古诗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整首诗没有直接描绘山水之美,而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环境描写,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张盖的《广羊山方殷伯岩不遇》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人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