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从南方来,衣裘带江色。舍舟入故山,倦游聊憩息。
我住君山南,君住吾山北。相隔十里云,欲见何由得,今晨动幽兴,独访漆泉侧。
危桥上古寺,径转长松直。山僧五六人,亭午会法食。
清斋到鄙夫,益我筋生力。老翁气忽壮,果腹取岩崱。
初瞻意嵂崒,绝顶无难陟。扪萝才跻攀,寸步成匍匐。
天畔石房古,仰望不可极。山叟何时还,再欲窥堂阈。
三步一回头,皓鹤烟中翼。

广羊山方殷伯岩不遇

尔从南方来,衣裘带江色。舍舟入故山,倦游聊憩息。

注释:你从南方来,穿着带江色的衣裳。离开船进入旧的山中,疲倦游览聊作休息。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广羊山遇到殷伯岩的情景。首句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和目的,次句描绘了殷伯岩的服饰,表现了他独特的风采。后四句则具体描述了诗人与殷伯岩的交往过程,表达了诗人对殷伯岩的欣赏和敬仰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住君山南,君住吾山北。相隔十里云,欲见何由得,今晨动幽兴,独访漆泉侧。
注释:我住在你的山南,你住在我的山北,我们相隔十里云端,想要相见是多么困难,今天早上我产生了深深的思情,独自来到漆泉旁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殷伯岩的思念之情。首句点明了诗人的居住位置,次句表达了诗人与殷伯岩相隔的距离之远。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殷伯岩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他想要见到殷伯岩的愿望。全诗情感深沉而含蓄,充满了诗意。

危桥上古寺,径转长松直。山僧五六人,亭午会法食。
注释:古寺位于高桥之上,小径弯弯曲曲通向长青松树。山中的僧人五六个人正在亭午时分聚集享用斋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古寺的景色和山中僧人的生活。首句描绘了古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氛围,次句则具体描述了山中僧人的生活状态。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山中僧人的聚会场景,展现了他们的和谐与宁静。全诗画面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清斋到鄙夫,益我筋生力。老翁气忽壮,果腹取岩崱。
注释:我在清斋中修行,得到了高人的指点,使我的筋骨得到锻炼。老翁突然感觉精神焕发,能够饱餐一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斋中修行的过程及其结果。首句交代了诗人修行的方式和场所,次句则具体描述了修行的效果,使诗人的筋骨得到锻炼。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修行结果的喜悦之情。全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初瞻意嵂崒,绝顶无难陟。扪萝才跻攀,寸步成匍匐。
注释:初次仰望山峰,它峻峭挺拔,攀登顶峰并不困难。开始爬藤上山时,只能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爬,最后竟成了爬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山的经历和感受。首句描绘了山峰的高峻与险要,次句则具体描述了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次登山经历的感受,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全诗情感丰富而复杂,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天畔石房古,仰望不可极。山叟何时还,再欲窥堂阈。
注释:在山顶上,古老的石屋显得非常古老,抬头仰望无法触及它的边际。不知道山中的隐士什么时候才会回来,我再次想窥视他的门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山顶后的所见所感。首句描绘了山顶上的古老石屋,次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其无法触及的感慨。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隐士的好奇与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窥探其门庭。整首诗情感细腻而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