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成亲故,居人识渐多。
自知林下路,数向水边过。
夕露凋蒲柳,秋风老芰荷。
病中曾见问,诗思近如何。

【解析】

此诗首联写久客思乡,颔联写与居人交往渐多,颈联写秋色已浓,尾联写病后思念。

“偶成似湛虚先生”,“湛虚”即湛若水(1466—1560),字生元,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代著名理学家。“先生”指湛若水,此处指自己。这两句说自己因久客思乡而写成这首诗。

颔联:“自知林下路,数向水边过。”意思是说:自己知道在树林中行走的路很多,所以经常往水边走。

颈联:夕露凋蒲柳,秋风老芰荷。意思是说:傍晚的露水使蒲柳凋零,秋风使得荷花枯萎。

尾联:病中曾见问,诗思近如何。意思是说:我生病的时候曾有人来探望我,我的诗思近来如何?

赏析:

此诗为七律,首联写久客思乡,颔联写与居人交往渐多,颈联写秋色已浓,尾联写病中思念。

全诗以“病”字贯串,前四句写诗人因久客而思归,后四句写诗人因病而怀念友人及家人。

“久客成亲故,居人识渐多。”“久客成亲故”,表明诗人长期在外作客,以致连亲人都认不出来了,这是诗人对自己久客在外的自述。“居人识渐多”则表现了诗人对久别重逢的亲人、朋友的渴望之情。

“自知林下路,数向水边过。”“自知林下路”表明诗人自己清楚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数向水边过”,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评价,说明诗人喜欢沿着江流走去,因为那里有他的朋友和亲人的足迹。

“夕露凋蒲柳,秋风老芰荷。”这两句写景,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夕露”点出了时间是傍晚,点出了季节是秋天,也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凋蒲柳”和“老芰荷”,则是对景物的直接描写,也是对人物情感的直接表达,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伤感。

“病中曾见问,诗思近如何。”“病中”表明诗人正在生病之中,而“见问”则表明诗人正在生病时还被惦记着,这既是对诗人身体情况的一种描绘,又表达了诗人的感激之情。而“诗思近如何”则是诗人对自己诗思的询问和思考,表明诗人正因疾病而感到痛苦不堪。

这首诗语言平实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词。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状态以及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