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感事

大府夜下帖,吏人晨到乡。
纷纷带锯凿,闾里咸惊惶。
不知吏何忽,声云官取樟。
东村老翁家,祸将及萧墙。
置酒款吏语,但求吏致详。
往时溪壑间,林木颇郁苍。
不少百年物,最下千尺强。
老干饱霜雪,夕阴生夏凉。
其上巢鹳鹤,其下荫牛羊。
比年官尽取,一一残斧斨。
惨澹风云变,弥望沙土荒。
此木得不伐,因缘屋侧藏。
非敢与吏抗,崩压愁栋梁。
吏去无空手,馈乏金错囊。
然眉急暂缓,剜肉心用伤。
方今世清晏,万里波不扬。
艟𦪞备巡哨,岁修自有常。
何以竭山谷,购求动千章。
严令禁盗斫,寸板劳周防。
邱山万牛力,日令田功妨。
官得亦有限,吏凶不可当。
不见东海头,风雨卧艅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村感事》是诗人林俊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农村在政治动荡中的悲惨景象。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中描绘
  • 自然景象:诗中描述了东村的自然景观,如“立鹭野田明素雪”、“乱蛙塘水荅新晴”,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画卷。
  • 社会变迁:诗人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社会的急剧变化,如“人家几待桑麻熟”、“海贾空传米谷平”反映了农民生活的变化。
  • 政治影响:诗中提到“闻说村村曾举火,出门割爱重吞声”,反映了政治动荡对村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村民因恐惧而不得不隐藏自己真实情况的现象。
  1. 主题思想
  • 政治腐败:诗中通过“纷纷带锯凿,闾里咸惊惶”等句,揭示了由于官员的贪婪和腐败导致的民不聊生和社会不安。
  • 社会动荡:通过“大府夜下帖,吏人晨到乡”等句,表达了社会政治动荡给普通人带来的恐慌和不安。
  • 人民觉醒:诗的最后两句“东村老翁家,祸将及萧墙”体现了人民在面对压迫时逐渐觉醒,对不公正现象进行抵制的决心。
  1. 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形象比喻,如“饱霜雪的老干”、“夕阴生夏凉”等,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状况。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传达了对农村人民生活困苦和社会不公的深切同情,使得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 语言简练:诗的语言简洁但含义深远,每一句话都富有深意,如“比年官尽取,一一残斧斨”,既形象地描绘了官员的暴行,又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无奈和愤怒。

《东村感事》不仅是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记录,更是对农民生活、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民间生活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