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云庵怀孙太初

不见孙高士,风流自昔闻。
湖山留旧社,风月冷归云。
飘影离言说,松声澹俗纷。
几回参啸旨,蠹叶满斜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云庵怀孙太初》为清代诗人张鉴的一首诗,全文如下:不见孙高士,风流自昔闻。湖山留旧社,风月冷归云。飘影离言说,松声澹俗纷。几回参啸旨,蠹叶满斜曛。该诗展现了诗人对一位已故高士的深切怀念和追忆。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及其在文学上的价值:

  1. 作品背景:张鉴(字吉安),号青莲居士,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著称于世。此诗作于他游历归云庵时,怀念的是孙太初这位高士,孙太初是一位隐逸之士,其生平事迹不详,但因其高洁的人格和深厚的学问,被人们传颂。

  2. 艺术特点: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诗歌形式,遵循了平仄韵律的基本规则,体现了古诗的音律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湖山”、“风月”、“松声”等,这些自然元素不仅增添了诗的艺术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士生活环境的深刻理解。

  3. 情感表达:通过对孙太初的描述和回忆,诗人表达了对这位高士的敬仰之情。诗中所体现的情感丰富而细腻,既有对高士生前风流才情的赞叹,也有对其去世后的无尽惋惜。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直接又含蓄,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4. 文化价值:在传统文化中,山水田园往往承载着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与追求。张鉴通过描写湖光山色,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此外,诗中对风月、松声等元素的运用,还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意境营造手法。

《归云庵怀孙太初》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典诗歌,也是一幅描绘山水、抒发感慨的艺术作品。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高士的缅怀,是研究清代诗歌及文人隐逸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