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仲子庙

仲氏遗村古,祠堂济水阴。
结缨千载志,负米一生心。
斜日聊扪碣,清飙乍拂镡。
车裘非我有,此义到于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仲子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仲由敬仰之情的诗作。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之手,通过对仲由事迹的描述来展现其人格魅力和历史价值。仲由,即孔子的学生仲由,以其忠诚、刚直、勇敢著称,历史上被誉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仲子庙不仅是一处文化遗址,更是儒家文化的传承地。庙内保存了180余块历代碑刻,其中包括30余块为安南国使臣留下的题咏,展示了不同朝代对仲由的赞颂与纪念。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运河漕运的兴衰发展,更从政治、民俗、经济、文学等多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为研究运河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谒仲子庙》的创作背景也极具意义。陈与义生活在北宋末年,面对国家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命运的波折,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仲由等先贤的敬仰。仲由作为孔子弟子的代表,其品德和行为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陈与义在诗中不仅描述了仲由的生平事迹,还表达了自己对仲由精神的高度认同和追求。

《谒仲子庙》不仅是对仲由个人品质的赞颂,也是对儒家文化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道德楷模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