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初出水,十里浪花圆。
客有登楼赋,家无负郭田。
雨来迎社日,春到浴蚕天。
信美非吾土,岷峨落照边。
汉上暮春
介绍
《汉上暮春》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张问陶(1764-1814),字仲治,号船山老民,晚号船山居士,湖南衡阳人,清代著名诗人,与袁枚、赵翼并称为“湘中三才子”。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咏史抒怀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其作品多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诗歌原文:《汉上暮春》全文如下:
鱼苗初出水,十里浪花圆。客有登楼赋,家无负郭田。
雨来迎社日,春到浴蚕天。信美非吾土,岷峨落照边。诗歌赏析:首两句“鱼苗初出水,十里浪花圆”,描绘了汉水上春天到来时的自然景象。鱼苗初出水面,形成一片美丽的浪花。这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魅力。
接下来的两句“客有登楼赋,家无负郭田。”反映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尽管身处异乡,但心中仍然怀念着家乡的田野和丰收的景象。这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雨来迎社日,春到浴蚕天。”这两句诗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雨水滋润大地,迎接社日的到来;春季温暖宜人,适合养蚕。这些变化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最后两句“信美非吾土,岷峨落照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故土的深深依恋。虽然眼前的景色美好,但诗人却感觉不到归属感,仿佛身在他乡而心系故土。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迷茫,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汉上暮春》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和思乡之情的佳作。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家乡生活的怀念,诗人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审美享受和文化体验,值得细细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