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沟

芦沟南望尽尘埃,木脱霜寒大漠开。
天海诗情驴背得,关山秋色雨中来。
茫茫阅世无成局,碌碌因人是废才。
往日英雄呼不起,放歌空吊古金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芦沟》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首联描绘远眺景象:诗的第一联“芦沟南望尽尘埃,木脱霜寒大漠开”,通过“芦沟南望”这一意象,展现了黄河的壮阔气势。诗人以“木脱霜寒大漠开”来形容黄河两岸的景致,表现了大自然的原始之美。
  • 颔联赞美关山秋色:“天海诗情驴背得,关山秋色雨中来”,此二句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 颈联表达人生感慨:“茫茫阅世无成局,碌碌因人是废才。”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认为人应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
  • 尾联抒发英雄情怀:“往日英雄呼不起,放歌空吊古金台。”尾联通过“往日英雄”的呼唤和“空吊古金台”的悲壮,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1. 作者简介
  • 张问陶:张问陶(1765年—1814年),字仲子,号船山居士,湖南衡阳县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批评家。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创作背景
  • 《芦沟》的创作背景较为复杂。据《万历朔方新志》记载,芦沟烟雨为明时无名氏创作的“中卫十景诗”之一,而芦沟即今青铜峡市广武乡西南10多公里的芦沟湖所在地。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览或居住在芦沟附近时,通过描写黄河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和历史英雄的敬意。

《芦沟》作为张问陶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学成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和历史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