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寿门

吾家弱弟好风神,头角峥嵘小玉麟。
常惜远游规伯仲,自夸戏彩乐昏晨。
附书能写三川事,见雁应怜万里人。
寄语阿奴吾愧汝,膝前腾笑得天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寿门》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他生于清朝四川省遂宁城郊,是清代杰出的诗人和诗论家。
  • 张问陶擅长书画,因其善画猿,自号“蜀山老猿”。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也以其书画作品广受赞誉。
  1. 诗歌原文
    吾家弱弟好风神,头角峥嵘小玉麟。
    常惜远游规伯仲,自夸戏彩乐昏晨。
    附书能写三川事,见雁应怜万里人。
    寄语阿奴吾愧汝,膝前腾笑得天真。

  2. 诗句解析

  • 吾家弱弟好风神,头角峥嵘小玉麟:“我家的弟弟才华出众,如同一头小玉麟般灵动。”这里用玉麟比喻弟弟的才华和风姿。
  • 常惜远游规伯仲:“我常常惋惜自己不能远离家乡,与兄弟一同争辉。”表达出对同辈竞争压力的忧虑。
  • 附书能写三川事,见雁应怜万里人:“书信中能够记载下三川的事迹,看到大雁就会想起远方的人。”反映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寄语阿奴吾愧汝,膝前腾笑得天真:“寄语家中的小奴仆,让我感到惭愧的是他在我膝前欢笑如孩童。”表现了对家人纯真无邪生活状态的向往。

《寄寿门》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