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湖道中

风回五两月逢三,双桨平拖水蔚蓝。
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阳湖道中》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问陶,字仲冶,一字无垢,号鹤渚生,又号剩人、太康老人,浙江嘉兴人。他是乾隆年间著名的诗人,以才学出众、诗作清新自然见称。张问陶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广泛赞誉。
  2. 诗歌原文
    泛舟轻棹水,
    柳绿桃红稀。
    两岸风光好,
    人间景色宜。
  3. 创作背景:《阳湖道中》创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这一年张问陶正值青年,学业成绩斐然,被选为拔贡前往京城参加会试。此时期的张问陶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变迁,其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
  4. 诗歌内容解析
  • 泛舟轻棹水:描述了诗人乘坐小船在水上航行的情景,通过“轻棹”二字,传达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 柳绿桃红稀:描绘了春天里岸边柳树翠绿、桃花娇艳的景象,同时“稀”字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春意渐逝,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对流逝时光的惋惜。
  • 两岸风光好:进一步描绘了船行之处两侧的自然景色之美,用“两岸”二字突出了景色的广阔与丰富。
  • 人间景色宜:将人间的景色与前面提到的自然景色相提并论,强调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1. 艺术特色
  • 《阳湖道中》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 全诗色彩鲜明,动静相宜,既有动态的船只行驶,又有静态的景物描绘,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阳湖道中》是张问陶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创作的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歌。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春日景象,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