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 赋得蛛丝网落花

檐蛛暝织。放游丝一缕,黏住香魄。满地馀芳,不卷重帘,正怯晚来凄寂。东风又是频吹送,共柳絮、一般轻别。忍看它、罥尽残红,春去这番难觅。
淡月深林乍影,小楼凝望处,悬布篱隙。恰似闲愁,系得芳心,一刻几回欹侧。多情凤子寻香梦,想叶底、双双怜惜。莫教它、粉翅飞来,随着春魂狼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影·赋得蛛丝网落花”是清代张珊英的作品。这首《疏影》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象,通过檐上蜘蛛的辛勤工作,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春日易逝的感慨。下面将围绕此诗展开详细分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张珊英是清代的一位文学家,其生平和创作活动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诗歌作品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 诗歌时代:《疏影 赋得蛛丝网落花》创作于清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点,而这首诗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自然也不例外地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情感寄托。
  1. 作品鉴赏
  • 意象解读:诗中的“檐蛛暝织”描绘了夜幕低垂,蜘蛛开始忙碌的场面;“放游丝一缕,黏住香魄”则形象地表现了蜘蛛丝线细长而坚韧,能够缠绕住飘散的香气。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蜘蛛的活动,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无常。
  • 情感表达:通过对晚春时节景象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不舍。特别是“东风又是频吹送,共柳絮、一般轻别”这一句,展现了春风的温柔以及春天与柳絮、游丝等自然元素的离别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 艺术特色:张珊英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等手法,使得景物更加生动,情感更加深刻。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变迁:通过描写晚春的落花和游丝,反映了自然界中季节变换的规律性,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抗拒的自然律动和社会变迁。
  • 寄托人生感慨:“忍看它、罥尽残红,春去这番难觅”,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深深感慨。这样的主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屡见不鲜,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疏影·赋得蛛丝网落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疏影·赋得蛛丝网落花》是一首充满诗意且富含哲理的诗作。它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历代读者,也为人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思考,可以更好地领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