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后溪南采杞菊

佳节倏复过,寒商激林杪。
霜清杜若洲,花发蒹葭岛。
空庭无嘉卉,何以慰幽抱。
缘源路转迥,穿林人渐少。
朱实披榛丛,黄花掇香草。
寻异心无厌,适已物逾好。
即此俗虑遗,逍遥可忘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九后溪南采杞菊》是清代诗人张锡祚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锡祚,字偕行,一字永夫,清江苏吴县人。叶燮的弟子,少好吟咏,因家贫无书向人借阅。他经年卧病,年仅二十余岁便去世。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诗作原文
  • 杪秋物候变,霜寒悴草木。生人多所营,岁月嗟已促。间行绕溪南,沿流有杞菊。可以制颓龄,采之不满匊。所愿诚非奢,有得已盈欲。缅维锄茅人,此焉亦可托。
    这首诗以秋天景物的变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霜清杜若洲”,用杜若(一种水生植物)来形容秋天的清新与纯净。“空庭无嘉卉”则表达了诗人在繁华世界中寻求宁静的愿望。最后两句“所愿诚非奢,有得已盈欲”反映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 诗中多次提到“枸杞菊花”,象征着坚韧和长寿,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节日或季节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佳节倏复过,寒商激林杪。”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氛围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还提到了“缘源路转迥,穿林人渐少。”这种景象可能暗示了诗人在寻找某种寄托或心灵的慰藉。
  • 张锡祚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尊重。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 艺术特色
  • 张锡祚的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重九后溪南采杞菊》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诗歌。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重九后溪南采杞菊》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对自然、生命和哲学的深刻探索。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