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犹忆少年游,此日寒烟朔雁秋。
桑柘依然怜故苑,河山无恙壮邢州。
一身生死孤儿在,千古艰难国士酬。
唐相丰碑遥可望,西风萧瑟起松楸。
过顺德感怀
介绍
《过顺德感怀》是明代诗人梁清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过顺德感怀》的作者是梁清标,他不仅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诗人,也是明末清初直隶真定人,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他的生平经历了明朝和清朝的转变,顺治元年归降清朝,随后在清朝担任了多个重要的官职,包括编修、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和随笔等多种形式,其中《过顺德感怀》便是他的一篇佳作。
诗歌原文:过顺德感怀 名城犹忆少年游,此日寒烟朔雁秋。 桑柘依然怜故苑,河山无恙壮邢州。 一身生死孤儿在,千古艰难国士酬。 唐相丰碑遥可望,西风萧瑟起松楸。
诗歌赏析:梁清标的这首诗以“过顺德感怀”为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的深深怀念。首句“名城犹忆少年游”,回忆了年轻时游览名城的往事,而如今却只剩下寒烟和秋天的雁影相伴。接下来,“桑柘依然怜故苑,河山无恙壮邢州”两句,则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对家乡山河依旧的欣慰。最后两句“一身生死孤儿在,千古艰难国士酬”,则抒发了作者自己虽然一生坎坷,但为国家付出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的感慨。
艺术特色:从艺术上看,《过顺德感怀》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语句,展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读来让人感觉既怀旧又充满力量。此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寒烟、秋雁、桑柘、河山等,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氛围,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古典美的气息。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值得深入探讨。它反映了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的动荡和文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梁清标作为一员官员,既要顺应时代潮流,又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这种复杂的心境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过顺德感怀》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因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而被后人传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文人墨客对于家国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