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 梦寤

夜儿长,风儿细。吹入孤眠春思。青镜畔,玉楼中。枕函有路通。
横空雁,黄昏雨。梦里不知客苦。情脉脉,意迟迟。迷离乍醒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更漏子·梦寤》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梁清标创作的词。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夜儿长,风儿细。吹入孤眠春思。青镜畔,玉楼中。枕函有路通。 这部分描述了夜晚漫长,春风轻柔,吹进了作者的春日梦境。在月光下,作者躺在装饰精美的床上,通过枕头间的小缝隙看到了远方的天际和天空中的雁群。
  • 横空雁,黄昏雨。梦里不知客苦。情脉脉,意迟迟。迷离乍醒时。 这几句描绘了作者在梦中看到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和黄昏时分的细雨,这些景象似乎在暗示着梦境中的孤独与迷茫。
  1. 作品赏析
  • 意境与情感:梁清标的《更漏子·梦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的体验,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孤独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受。
  • 艺术手法:此词运用了许多古典诗词常用的艺术手法来增加文本的表现力。例如,“横空雁,黄昏雨”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气氛,还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梁清标的作品可能蕴含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诗人,梁清标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可能也在其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他可能是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中创作这首诗,也可能是受到了某种情感或经历的刺激而写下的。
  1. 艺术价值
  • 文学地位:《更漏子·梦寤》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吸引了无数读者。
  • 文化象征: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了更多的文化象征意义。它代表了古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思考。

《更漏子·梦寤》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了解这首诗的原文、赏析和创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