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院烧灯何早。重把金樽倾倒。桂阙影,一分亏,碧海青天人老。
红袖桥边微笑。点缀春风多少。银花合,玉珂鸣,歌楼万点星毬小。
醉乡春十六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乡春·十六夜》是由清人梁清标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梁清标在特定节日夜晚即兴所作,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现实的态度和心境的转变。
梁清标在诗中描绘了元宵之夜的热闹景象,“院院烧灯何早”,意味着在元宵节这天,各户人家纷纷点起了灯火,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而“重把金樽倾倒”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节日夜晚欢聚一堂,尽情畅饮的场景。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和对人间冷暖的感慨,“桂阙影,一分亏,碧海青天人老”,反映了他身处人间,却如同身处仙界的孤独与无奈。
《醉乡春·十六夜》不仅展示了元宵节夜晚的美丽景象,还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的描写,展现了梁清标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独特理解。诗中的“红袖桥边微笑”与“银花合,玉珂鸣,歌楼万点星毬小”等描述,不仅营造了一种节日的喜庆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繁华背后可能隐藏着的冷漠与疏离。此外,诗中的“教收拾,小花篮,黄蜂伶俐随香渡”一句,更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醉乡春·十六夜》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节日夜晚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在世俗中挣扎、在人间寻找自由与解脱的文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