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 春愁

啼莺恰恰到窗纱。几缕晓烟斜。此日春城,汉宫传蜡,散入五侯家。
三分春色愁中度,一半在梨花。肠断黄昏,酒醒残月,门外即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少年游·春愁》是梁清标创作的一阙词,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复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下面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梁清标字玉立,号棠村、苍岩子等,生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卒于官至康熙二十七年。他是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朝的进士,入清后历任官职,最终成为清朝的保和殿大学士。
  • 他著有《蕉林诗集》、《蕉林文集》以及《棠村词》二卷,其中《棠村词》是他的重要文学创作,展示了他对诗词艺术的热情追求和高超技艺。
  1. 作品原文
    啼莺恰恰到窗纱。几缕晓烟斜。此日春城,汉宫传蜡,散入五侯家。三分春色愁中度,一半在梨花。肠断黄昏,酒醒残月,门外即天涯。

  2. 内容解析

  • 描绘环境:词的开篇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春日景象,通过“啼莺恰恰到窗纱”这一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基调。
  • 表达情感:接下来的句子“此日春城,汉宫传蜡,散入五侯家”,表达了对权力斗争和世态炎凉的感叹。这里的“汉宫传蜡”可能寓意着宫廷中的权谋与纷争,反映出作者对于官场复杂的忧虑和不满。
  • 描绘景色与心境结合:词中“三分春色愁中度,一半在梨花”这两句,既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也表达了作者因春愁而分心的感受。这里的“梨花”可能象征着纯洁或哀愁的美,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纠结。
  • 时间与空间的交织:结尾“肠断黄昏,酒醒残月,门外即天涯”,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模糊化,表达了一种孤独和遥远感。这种抒情方式增强了整首词的情感深度,使其不仅仅是对季节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

《少年游·春愁》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其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艺术反映。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