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闺怨

帘栊悄。流苏小。薰笼斜倚香还袅。欢方嫩。愁来顿。纤腰非旧,湘裙争寸。褪。褪。褪。
钗轻掉。梅如笑。银缸生晕灯花爆。春将近。鸿无信。天涯人远,金钱难问。恨。恨。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钗头凤·闺怨》—— 古韵今怀

《钗头凤·闺怨》是一首由诗人梁清标创作的词,创作于明代。这首词不仅以其婉约动人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也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在这首词中,“帘栊悄。流苏小。薰笼斜倚香还袅。”开篇便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画面。作者巧妙地使用“帘栊”和“流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又含蓄的氛围。接着,“欢方嫩。愁来顿。纤腰非旧,湘裙争寸。”这几句,则将情感的变化细腻地展现出来。从“欢方嫩”到“愁来顿”,再到“纤腰非旧,湘裙争寸”,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又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与焦虑。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情感的深度。

“褪。钗轻掉。梅如笑。银缸生晕灯花爆。”继续深入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里,“钗轻掉”不仅是动作的描述,更隐喻着一种失去和失落;“梅如笑”则通过对比,突显出人物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而“银缸生晕灯花爆”一句,更是通过光影的变幻,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和诗意。

在结尾处,“春将近。鸿无信。”简洁而有力。这不仅是对季节变化的象征性描写,也反映了主人公期待中的无奈与期盼。整首词虽然简短,但每一个字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钗头凤·闺怨》作为一首经典的古诗词,其艺术魅力和情感力量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去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理解那些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