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临初夏

蔽日初槐,啼花娇鸟,疏篱渐长新篁。永昼人间,薰炉细细焚香。漫夸世路名场。远风波、碧簟清凉。蝶须坠粉,鱼吹蘋末,莺弄笙簧。
好书堪把,苦茗频斟,湘帘半卷,燕子飞忙。香闺双陆,倦来午梦偏长。小立斜阳。映纱橱、笑看残妆。耐平章。无边风月,自在年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初临·初夏》是清代文学家陈维崧的作品,以细腻而鲜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眷恋和对亡国的哀叹。以下是关于此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夏初临·本意》是陈维崧在清初创作的一首词,其创作时间大约在明亡之后不久。这首词不仅是陈维崧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氛围与时代情绪。
  2. 作品内容:《夏初临·本意》上片写词人在暮春时节送走春天,怀着中酒的心情,黯然地送春归去。下片则通过铜驼、金谷等典故,描写明亡后帝王宫殿的荒凉,达官别墅的冷落,以及京都之细柳新蒲的无依之情。
  3. 艺术特色:陈维崧在词中运用淡墨写深哀的艺术手法,通过细腻而鲜活的笔触勾勒出初夏江南的特色,同时将眼前熙攘繁华映衬下文之荒凉落寞,使得整首词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不失生动的现实感,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4. 文化影响:作为眷恋故国的长调,《夏初临·初夏》以其别开生面的创作手法,不同凡响的表达方式,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风独特,既展现了词人的文学才华,也传递了时代的文化气息和社会心态。

《夏初临·初夏》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多样性。

《夏初临·初夏》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意义的词作,它不仅展现了陈维崧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朝初期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