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霓裳 · 中秋

凤城边。女墙孤雁破寒烟。清影上,泠泠风露敞秋筵。澹云新霁夜,浅水晚荷天。问婵娟。想瑶台、桂阙是何年。
今宵昨岁,荒驿舍,雨缠绵。流光迅,幸逢人月两团圆。笙箫莲漏下,刀尺琐窗前。酒杯宽。喜升平、歌舞满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拂霓裳·中秋》是明代诗人梁清标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梁清标,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苍岩子等,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官至翰林编修、兵刑户礼各部侍郎、尚书等职,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晋升为保和殿大学士。
  2. 创作背景:在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频发之际,诗人经历了从明到清的转变,其政治生涯也充满了波折。作为清朝的文人,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因此作品中融入了对过去和现实的思考。
  3. 作品原文:《拂霓裳·中秋》的原文如下:凤城边。女墙孤雁破寒烟。清影上,泠泠风露敞秋筵。澹云新霁夜,浅水晚荷天。问婵娟。想瑶台、桂阙是何年。今宵昨岁,荒驿舍,雨缠绵。流光迅,幸逢人月两团圆。笙箫莲漏下,刀尺琐窗前。酒杯宽。喜升平歌舞满长安。
  4. 主题内容:此词以中秋节为背景,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情感变化。通过“孤雁”、“冷烟”、“秋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同时,作者通过对月亮的赞美和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历程。
  5. 艺术特色:该词采用了传统的词牌形式,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词中的语言典雅而不失生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拂霓裳·中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词作,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它不仅展现了词人的才华,更是明朝晚期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心态的一种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