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簟凉七夕,次陈其年韵

末丽飞香。怅孤影长宵,浑似他乡。生离何足怨,幸犹有津梁。银杏曾否问渡,天边事、传说如狂。萤火细,傍云屏罗扇,总助悲凉。
年老。安仁鬓换,子野情多,历乱尽耐思量。丝丝蕉叶雨,又闻洒疏窗。夜深谁共私语,无人处、斜月空廊。还记取,画阁中、烛照残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簟凉七夕,次陈其年韵”是一首由明代诗人梁清标创作的词。以下是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梁清标,字子野,又字林甫,号南村、白榆道人。他是明代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文征明、唐寅等同称“吴中四才子”,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1. 诗词原文
    末丽飞香。怅孤影长宵,浑似他乡。生离何足怨,幸犹有津梁。银杏曾否问渡,天边事、传说如狂。萤火细,傍云屏罗扇,总助悲凉。年老。安仁鬓换,子野情多,历乱尽耐思量。丝丝蕉叶雨,又闻洒疏窗。

  2.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末丽飞香”开篇即描绘了夜空中的芬芳气息,营造出一种幽美的夜晚氛围。而“怅孤影长宵”则表达了诗人在独处时的孤独与寂寥感。
  • 情感丰富:“生离何足怨,幸犹有津梁”反映了诗人虽然经历了离别的痛苦,但仍然感激生命中的某种连接和希望。这种复杂的情感处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人文情怀。
  • 自然意象:“银杏曾否问渡,天边事、传说如狂”中“银杏”象征着秋天和成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萤火细,傍云屏罗扇”则通过萤火虫和罗扇这样的古典元素,增添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美感。
  • 哲理思考:“年老。安仁鬓换,子野情多,历乱尽耐思量”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 文化内涵:“丝丝蕉叶雨,又闻洒疏窗”不仅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的画面,也隐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留恋。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多层次。

《玉簟凉·七夕次陈其年韵》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喜欢古代诗词的朋友来说,了解并欣赏这首作品,无疑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