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 长安寒食

宵来风槭槭,清明候、做出凤城春。正绮陌喧阗,尘沙扑面,羽书杂遝,薄领劳人。关情处,故园调杏酪,上冢碾香轮。榆荚影边,酒旗何处,山桃村里,金勒如云。
蹉跎时序改,流莺唤几度,怅望斜曛。空听稠饧卖罢,新燕声频。看秋千院落,双垂彩索,梨花雨夜,深闭重门。曾否丽人水畔,鸟啄红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流子·长安寒食》是明朝诗人梁清标的一首词,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下面将介绍这首词的相关信息:

  1. 作者简介:梁清标,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明末清初直隶真定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不仅在官场上有所成就,而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2. 创作背景:《风流子·长安寒食》的创作背景是清明时节的长安,这个时期通常与扫墓、祭祀等传统活动联系在一起,也是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时刻。
  3. 诗词原文:宵来风槭槭,清明候、做出凤城春。正绮陌喧阗,尘沙扑面,羽书杂遝,薄领劳人。关情处,故园调杏酪,上冢碾香轮。
  4. 诗词鉴赏:梁清标以其精湛的文学造诣,将《风流子·长安寒食》塑造成一首情感丰富且意境深远的作品。通过对清明节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的表达,使得整首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5.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的诗词作品,《风流子·长安寒食》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才华。《风流子·长安寒食》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的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梁清标的《风流子·长安寒食》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词,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其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