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王馨吾

我本江湖落拓人,儒冠贻误百年身。
闭门觅句消长夏,载酒评花负好春。
对客常如中散懒,卖文不疗长卿贫。
萧闲羡煞渔樵辈,浪迹山巅与水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柬王馨吾》是清代诗人许咏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学问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作者:

  1. 作者介绍
  • 许咏仁:《柬王馨吾》的作者是许咏仁,字颂慈,是光绪丁酉岁贡,曾就职于训导,教授里门,造就甚众。他还著有《评月轩诗草》。许咏仁是一位多产的文人,其作品在晚清时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 诗歌原文
  • 我本江湖落拓人,儒冠贻误百年身。
  • 闭门觅句消长夏,载酒评花负好春。
  • 对客常如中散懒,卖文不疗长卿贫。
  1. 诗歌赏析
  • 主题:《柬王馨吾》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抒发,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江湖上的游子,因儒学衣冠而耽误了大好年华。他通过闭门寻句来消磨漫长夏天的时光,载酒品花却未能真正享受到春天的美好。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每一句都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结尾两句“对客常如中散懒,卖文不疗长卿贫”,更是点明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与感慨。
  1. 历史背景
  • 清代文化氛围:在清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极为活跃,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许咏仁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其作品自然深受当时的文化背景影响。
  1. 社会影响
  • 读者群体及反响:《柬王馨吾》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清代文人作品中的佳作。它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也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柬王馨吾》不仅是一首诗,它更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灵世界,以及他们对于传统儒学与个人命运之间关系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