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歌村

傍水成村三二家,烟波浩渺客程赊。
楚关载月残星闪,吴市吹箫花月斜。
失路仓皇泛萍杖,橹声悲壮泣芦花。
一曲洒尽英雄泪,隔岸惊起数点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胥歌村》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它通过描绘村庄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淳朴的乡村画卷。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胥歌村》的作者沙曾达,字君敏,江阴人,优廪生,考职巡检。他的著作还包括《澄江咏古录》,作品反映了他对家乡江阴的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体现了对传统诗词的继承,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2. 诗歌原文:《胥歌村》这首诗以“我来胥歌村,荒烟吊平芜”开篇,描绘了诗人进入这个古老村落的情景。随后的诗句如“但听社公鼓,幸未讹髭须”,表达了诗人在乡村中听到的古老仪式声,以及对自己身份的确认和对历史的尊重。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反映了古代乡村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展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4. 社会影响:沙曾达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喜爱,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研究古代乡村生活的重要文献。他的诗作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乡村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沙曾达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音乐性。《胥歌村》以其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乡村生活的节奏和韵律,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象。

《胥歌村》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与乡愁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