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黄州已似家,又从儋耳度年华。
东坡有地聊栽竹,南海无人且看花。
白发瞿塘悲剑器,青衫湓浦泣琵琶。
飘零词客多哀怨,学道如公信有涯。
读东坡集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东坡集有感》是清代诗人梅曾亮在特定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而且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背景,展示了宋代文学的辉煌以及苏轼本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梅曾亮通过对苏轼作品的赏析,展现了苏诗中“潇洒”与“豪放”的艺术特色。他提到了苏轼的诗词中既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态度,又有“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情怀。这种对苏轼诗歌风格的理解,反映了梅曾亮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宋代文化精神的理解。
梅曾亮通过对苏轼生平事迹的回顾,进一步强调了苏轼作为文学巨匠的地位。苏轼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以其人格魅力影响着后世文人。梅曾亮的诗句“七载黄州已似家,又从儋耳度年华”体现了他对苏轼流离转徙生活的理解,以及对其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精神的赞美。
梅曾亮通过自己的感慨和联想,将苏轼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成就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他的诗句“白发瞿塘悲剑器,青衫湓浦泣琵琶”不仅描述了苏轼晚年的悲怆,也折射出诗人自身飘零异乡、怀才不遇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投射,使得梅曾亮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苏轼个人的赞颂,也是对一个时代文人心态的反思与总结。
《读东坡集有感》不仅仅是对苏轼个人作品的解读,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和心灵的洗礼。梅曾亮通过自己的创作,让读者得以一窥苏轼的文学世界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涵,也为后世研究苏轼及其时代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