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黄州已似家,又从儋耳度年华。
东坡有地聊栽竹,南海无人且看花。
白发瞿塘悲剑器,青衫湓浦泣琵琶。
飘零词客多哀怨,学道如公信有涯。
《读东坡集有感》是清代诗人梅曾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七载黄州已似家,又从儋耳度年华。
东坡有地聊栽竹,南海无人且看花。
白发瞿塘悲剑器,青衫湓浦泣琵琶。
飘零词客多哀怨,学道如公信有涯。
诗句释义:
- “七载黄州已似家”中的“黄州”指的是北宋时期的黄州府,而这里的“家”则表达了诗人在黄州生活久了,仿佛已经习惯了这个地方,如同真正的家庭一般。
- “又从儋耳度年华”中的“儋耳”是指古代海南岛的一个小国,这里指的是诗人曾经流放至海南岛,度过了一段时间。
- “东坡有地聊栽竹”中的“东坡”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他的号就是“东坡居士”。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在黄州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便在这里种植竹子来寄托自己的情怀。
- “南海无人且看花”中的“南海”是指中国的南海,这里指的是诗人曾经被贬到海南岛。这句诗表明诗人虽然身处荒凉之地,但仍希望有人能欣赏他的诗词和才华。
- “白发瞿塘悲剑器”中的“瞿塘”指的是瞿塘峡,这是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奉节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自己晚年时光的感慨。
- “青衫湓浦泣琵琶”中的“湓浦”指的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湓浦区,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九江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在那里听到的动人琵琶声。
- “飘零词客多哀怨”中的“词客”是指文人骚客,这里指的是那些四处漂泊、四处为家的文人。这句诗揭示了他们普遍的命运和遭遇,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无奈和哀愁。
- “学道如公信有涯”中的“道”在这里指的是人生的道路或者学问,而“公”则指的是苏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和学问的认识,他认为这些追求虽然可能有限,但仍然值得去努力追求。
译文:
七载黄州已似家,又从儋耳度年华。
东坡有地聊栽竹,南海无人且看花。
白发瞿塘悲剑器,青衫湓浦泣琵琶。
飘零词客多哀怨,学道如公信有涯。
注释:
- 黄州:指黄州府,今湖北省黄冈市。
- 儋耳:指古代海南岛,又称儋州。
- 家:家喻户晓,比喻熟悉或习惯的地方。
- 度:度过,指生活。
- 东坡:苏轼的雅称,苏轼号东坡居士。
- 有地:有块土地。
- 聊:姑且,暂且。
- 南海:指南海郡。
- 无:没有。
- 人:指人世间。
- 看:欣赏。
- 悲:悲伤。
- 剑器:古代的一种武器,剑的一种。
- 青衫:古代士人的服饰颜色,这里指的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
- 湓浦:今江西九江市湓浦区。
- 泣琵琶:指听到的动人琵琶声哭泣。
- 飘零:四处漂泊,流浪。
- 哀怨:忧愁哀伤。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首句“七载黄州已似家”,直接点明了诗人在黄州已经度过了七年的时间,仿佛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又有儋耳度年华”、“有地聊栽竹”等词语,展现了他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同时,诗人也通过“南海无人且看花”、“瞿塘悲剑器”、“青衫湓浦泣琵琶”等诗句,表达了他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对人生道路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