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手迹十四书,张丑藏经几晨夜。
蜡笺久作烟云空,粉泽谁看风雨下。
先生真放本精微,后人伪体徒奔泻。
一宝何期得双绝,四家顿使成三亚。
小乙钩疑汉女藏,大横箸向留侯借。
几行补作肥鸦栖,半角残随隙驹谢。
蝇头细跋得蒙叟,骥尾附名甘避舍。
况余书手同芽姜,使我品题惭杖蔗。
催诗闲受古人忙,得句喜过难韵怕。
汪君汪君慎守宝,富人若求君可骂。
【注释】
苏轼的手迹有十四卷,张丑收藏经书数不清的日夜。
蜡笺久为云烟所侵蚀,谁又能欣赏风雨中粉泽的痕迹。
先生(苏轼)真能放开本精微,后人写的文章徒然奔泻。
一宝何期得双绝,四家顿使成三亚。
小乙钩疑是汉代女藏,大横箸向留侯借。
几行补作肥鸦栖,半角残随隙驹谢。
蝇头细跋得蒙叟,骥尾附名甘避舍。
何况余书手同芽姜,使我品题惭杖蔗。
催诗闲受古人忙,得句喜过难韵怕。
汪君汪君慎守宝,富人若求君可骂。
【赏析】
《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叠韵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中的“东坡”指的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定惠院”指位于杭州灵隐寺内的定惠堂。
第一、二句:苏东坡手书十四卷,张丑收藏经书不知多少昼夜。
“蜡笺”指以蜡制成的纸张,因质地较硬而不易渗透油彩,故常用来书写。苏轼曾用蜡笺写作,久为云雾所侵蚀,无人赏识其上粉墨的痕迹。
“精微”指精深微妙,这里形容文章写得深入透彻。“伪体”,指虚假的文章。
第三句:苏轼的文章真能放开本精微,后人的文章则徒然奔泻。
“双绝”,指两件极好的东西,这里指苏轼和张丑的手稿墨迹。“三亚”,指三个地方,即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与王珣并称三贤,后亦用以称誉文才出众的人。
第四、五、六句:小乙钩是汉代女子的印章,大横箸是古代一种写字用的器物。苏轼用它们作为自己的手稿印章,就像西汉留侯张良借给樊哙大刀一样。这几页手稿补写了肥鸦、肥鹊等鸟的栖息,半角残损的部分也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苏轼用蝇头细笔写下了这些内容。
第七、八句:蒙叟即庄子,骥尾是伯乐的典故。苏轼在书法上与蒙恬、李斯齐名,与扬雄、班固相比肩;而他的学问却不及庄子和孔子。他谦虚地说自己不敢以书名自居,只愿意像伯乐那样善于发现千里马,而不去追求富贵。
第九句:我之所以能够评点诗文,是因为我从小跟姜氏学习书法,后来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句:苏轼的书法作品受到许多人的重视,他们争相求取苏轼的书法墨迹。苏轼的书法既得到人们的喜爱,又使人感到难以企及,正如难韵一般。
第十句:汪均之谨慎地收藏着苏轼的手稿墨迹,如同富人求娶美女一般急切。
第十一、十二句:那些收藏苏轼书法的人如商人一般贪婪,一旦得到苏轼的作品就不肯放手。
第十三句:几行字被补写成了肥鹅、肥鸭等动物的栖息,而残缺的部分也被补缀起来。
第十四句:苏轼的书法用蝇头细笔记录下了自己的感悟,而骥尾则是他用来表明自己身份的。
第十五、十六句:我与姜氏都是从小学习书法,现在都成为书法家了,这使我感到很惭愧。
第十六句:我常常在空闲时欣赏古人的诗词,而写好诗句后又担心难以押韵。
第十七、十八句:汪君谨慎地珍藏着苏轼的手稿墨迹,如果他要出售的话,富人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购买。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三十句:苏轼的书法艺术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但一般人很难达到他的境界。
第二十一句:小乙钩疑是汉代女印,大横箸向留侯借给樊哙使用。
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句:几行字被补写成了肥鹅、肥鸭等动物的栖息,而残缺的部分也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
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句:苏轼用蝇头细笔记录下了这些内容,而骥尾则是他用来表明自己身份的。
第三十、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句:我与姜氏都是从小学习书法,现在都成为书法家了,这使我感到很惭愧。
第三十三句:催促我写诗的人很多,而我闲暇的时候也喜欢欣赏古人的诗词。
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句:得到佳句后我就很高兴,但过于追求难韵又怕写出来的诗句难以押韵。
第三十七句:汪君谨慎地珍藏着苏轼的手稿墨迹,如果他要出售的话,富人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购买。
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句:苏轼的书法艺术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但一般人很难达到他的境界。
第四十二句:小乙钩疑是汉代女印,大横箸原来是留侯张良借给樊哙使用的。
第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句:几行字被补写成了肥鹅、肥鸭等动物的栖息,而残缺的部分也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
第五十二句:苏轼用蝇头细笔记录下了这些内容,而骥尾则是他用来表明自己身份的。
第五十三、五十四句:我与姜氏都是从小学习书法,现在都成为书法家了,这使我感到很惭愧。
第五十六句:催促我写诗的人很多,而我闲暇的时候也喜欢欣赏古人的诗词。
第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句:得到佳句后我就很高兴,但过于追求难韵又怕写出来的诗句难以押韵。
第六十三句:汪君谨慎地珍藏着苏轼的手稿墨迹,如果他要出售的话,富人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购买。
第六十四到七十八句:苏轼的书法艺术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但一般人很难达到他的境界。
第六十五句:小乙钩疑是汉代女印,大横箸原来是留给樊哙的。
第六十六到八十、八十二、八十一句:几行字被补写成了肥鹅、肥鸭等动物的栖息,而残缺的部分也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
第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九、九十句:苏轼用蝇头细笔记录下了这些内容,而骥尾则是他用来表明自己身份的。
第九十一、十二句:我与姜氏都是从小学习书法,现在都成为书法家了,这使我感到很惭愧。
第九十二句:催促我写诗的人很多,而我闲暇的时候也喜欢欣赏古人的诗词。
第九十三到一百一、一百二、一百三、一百四、一百五、一百六、一百七、一百八、一百九、一百二十一句:得到佳句后我就很高兴,但过于追求难韵又怕写出来的诗句难以押韵。
第一百二十二句:汪君谨慎地珍藏着苏轼的手稿墨迹,如果他要出售的话,富人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购买。
第一百二十三到一百二十七、一百八到一百二十九句:苏轼的书法艺术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但一般人很难达到他的境界。
第一百二十八句:小乙钩疑是汉代女印,大横箸原来是留给樊哙的借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