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译文】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我曾在寻找小盘谷时到达那里,当地人有的说没有小盘谷。只有大竹子遮蔽天空,多岔路,曲折宽窄如一,探索之不可穷。听到狗叫声,我急忙赶去,却不见人。

走了五斗米的距离,来到寺庙,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为业。寺傍有草径很微小,向南走,于是坠进大谷。四山都是大桂树,随山陂陀。它的样子好似仰面的大盂,空响内贮,磬咳不得他逸;寂静无声,但耳听常满。渊水积焉,直到山麓而止。

从寺北行,到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就像井灶龈腭的形状。有人说:“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都在这个地方。”

日将近暮,于是登山循城而归。天色昏暗下来积累,月光布在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众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的有: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共六人。

【注释】

江宁府城: 即今南京。

求: 寻找。

至: 到。

土人: 当地人。

大竹蔽天: 形容竹子茂盛。

五斗米顷: 指五亩地左右的地方。古代计量单位,一亩约等于六十平方步,一顷为一百平方步。

熟: 耕种完毕。

归云堂: 寺庙名字。

归云: 传说中有仙人居住,能将人引回原处。

土田宽舒: 土地广阔平坦。

居民: 当地居民。

桂: 桂花。

寺傍: 靠近寺庙。

草径甚微: 草间小径非常细小。

南出: 向南出去。

下积: 逐渐变黑。

井灶龈腭: 井灶的口沿,像人的牙齿。

遗老: 年老的隐士或旧臣。

三十六茅庵: 指三十个和尚的庵堂。

七十二团瓢: 七个和尚的瓢形僧舍。

皆当其地: 都在那里。

日且暮: 太阳接近落山。

循城而归: 沿着城墙走回来。

瞑色下积: 天色昏暗下来积累。

万竹蔽天: 万竹子遮住了天空。

万竹: 无数的竹子。

蔽: 遮挡、遮盖。

万影摩荡: 无数影子互相交错晃动。

万影: 无数的影子。

摩荡: 相互交错。

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好像鱼龙在波浪里起伏一样。

诸人: 指同行的人。

侯振廷舅氏: 侯振廷舅舅。

管君异之: 管君不同之。

马君湘帆: 马君湘帆。

欧生岳庵: 欧生岳庵,名不详。

弟念勤: 我的弟弟念勤。

【赏析】

《游小盘谷记》是清代散文家袁枚游览南京江宁府城东南的小盘谷时所作。全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文章描绘了小盘谷的自然风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