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卒逾年我未知,渡江犹寄赠君诗。
梦乖元伯真惭负,书达刘侯已悔迟。
伊洛渊源周士贵,国朝文献《汉宫仪》。
一编曾为《商遗集》,他日订吾更倚谁。
【诗句释义】
君:指姚春木。卒:去世。逾:超过,过了。寄:赠送。赠君诗:即赠姚春木的诗。梦乖元伯:梦见元伯(名不详,疑为作者的朋友或友人)。真惭负:非常惭愧地辜负。书达刘侯:书信送达刘侯。已悔迟:已经后悔太晚。伊洛渊源:指伊、洛二水,在今河南省境内,这里代指洛阳。周士贵:周朝的士人。国朝文献:国家的著作文献。汉宫仪:《汉宫仪》,书名,是研究汉代宫廷制度的书籍。《商遗集》:指王充的《论衡》。他日订吾更倚谁:他年再来修订我的文章时,还依靠谁呢?
【译文】
你去世后一年多我还不知你的死讯,渡江的时候还给你写了诗。
梦中仿佛遇见了元伯(名字不详,可能是指作者的一位朋友或友人),感到惭愧地辜负了他,书信送到刘侯那里,却悔恨来得太迟了。
伊河、洛水的源头在洛阳,洛阳是周朝的都城。国家的典籍著作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汉宫仪》是研究汉代宫廷制度的书籍。《商遗集》是王充的《论衡》,我的文章还有可修改之处。他年再修订我的文章时,还依靠谁呢?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好友姚春木的。诗人对好友的去世表示哀悼,回忆过去与好友相处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全诗语言平易,情感真挚,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第一句“君卒逾年我未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好友姚春木去世的消息一无所知。这一句中的“君”指的是姚春木,“卒”是死亡的意思,“逾年”则表示时间过去了一年。而“我未知”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一消息的无知状态。这种无知不仅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无奈。
第二句“渡江犹寄赠君诗”,则是诗人回忆起与姚春木共同度过的那段时光。他们一起渡过黄河,一起寄送诗歌给他人。这句中的“犹”字则表示了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距离。而“寄赠君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姚春木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这段友谊的珍视。
第三句“梦乖元伯真惭负,书达刘侯已悔迟”则是诗人对过去梦境中与姚春木相遇的情景的回忆。这里的“梦乖元伯”指的是诗人在梦中与元伯相遇,而元伯则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友人。而“真惭负”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及时表达思念之情的惭愧之情。同时,这句中的“书达刘侯”则暗示了诗人与姚春木之间的书信往来。而“已悔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书信未能及时传达的情感的后悔之情。
第四句“伊洛渊源周士贵,国朝文献《汉宫仪》”则是对姚春木学问渊博的赞美之情。这里的“伊洛渊源”指的是伊、洛二水在洛阳的发源地,而“周士贵”则是指周朝的士人。而“国朝文献《汉宫仪》”则表示姚春木是研究国家典籍著作的专家,对《汉宫仪》的研究也颇有心得。
第五句“一编曾为《商遗集》,他日订吾更倚谁”则是对姚春木学术成就的肯定之词。这里的“一编曾为《商遗集》”指的是姚春木曾经编写过关于《商代遗留下来的文献》的书籍,而“他日订吾更倚谁”则表达了诗人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还需要依靠像姚春木这样的学者来指导和帮助。
整首诗语言平易,情感真挚,通过对姚春木的悼念,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