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馨香地,长瞻大别峰。
神奸蹲覆鼎,追蠡落残钟。
壁篆萦蝌蚪,垆烟护衮龙。
门前江汉合,滚滚自朝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明德馨香地,长瞻大别峰。
神奸蹲覆鼎,追蠡落残钟。
壁篆萦蝌蚪,垆烟护衮龙。
门前江汉合,滚滚自朝宗。
《大别山禹庙》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大别山禹稷行宫或大禹庙、禹王庙等,是一处纪念大禹的古迹。
《大别山谒禹庙》是清代诗人宋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禹庙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以及周围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同时,宋荦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家,其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大别山禹庙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场所。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伟大水利学家大禹的纪念,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地方文化的传承。从南宋开始建立的禹庙,经过元代的复名以及历代的修缮,成为了一处集历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游客在游览禹庙时,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还可以深入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以及与大别山相关的历史文化。
《大别山谒禹庙》是宋代诗人宋荦的一首著名诗歌,通过对禹庙的描写展现了大别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而大别山禹庙则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地,不仅是纪念大禹的重要场所,也是研究古代水利文化和地方史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