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山居

万籁齐归寂,寒灯烬草庐。
冰霜深夜柝,风雨一床书。
事去真无那,人生岂必虚。
漫漫天不晓,空过日之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夜山居》是清代许传霈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在冬夜山居时的心境与所见到的景色。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还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淡泊的生活态度。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冬夜山居》的相关背景和内容:

  1. 作者简介:《冬夜山居》的创作者,许传霈,字子醴,号竹雨、慕园,上虞人,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工篆隶二体书,为世所珍。除了艺术成就,许传霈还是一位至孝之人,其性格中流露出的温文尔雅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文化底蕴和生活哲理。

  2. 诗歌原文:《冬夜山居》全文如下:“万籁齐归寂,寒灯烬草庐。冰霜深夜柝,风雨一床书。事去真无那,人生岂必虚。漫漫天不晓,空过日之馀。”通过简洁而充满画面感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清冷的冬夜,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体验到的宁静与沉思。

  3. 诗歌鉴赏:《冬夜山居》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探讨。诗中的“万籁齐归寂,寒灯烬草庐”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规律的感悟以及在静谧夜晚独自思考的情景。

  4.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不仅是艺术表达,也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冬夜山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和书法不可多得的资料,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的思考。

  5. 创作背景:许传霈在光绪十九年(1893)移居海宁,二十二年(1896)参与修州志工作,但最终因病早逝。这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作品中往往带有一丝忧郁与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冬夜山居》作为一首蕴含丰富文化意蕴的诗篇,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清代文人的风雅情趣,还启发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艺术如何超越时空,触动人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