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云巢

群山抱处耸楼台,拔地长松夹路栽。
流水声中寻道去,乱云堆里听经来。
何年高隐留书阁,此日清游濯酒杯。
潭上莫愁龙梦醒,斜阳绕郭不须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游云巢》是清代诗人许传霈的作品。以下是关于这部文学作品的介绍:

  1. 创作时代背景:许传霈,字子醴,号竹雨、慕园,上虞人。光绪十九年(1893)移家海宁,二十二年(1896)佐修州志,事未及半而遽以疾卒。这表明其创作于晚清时期,一个社会动荡与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2. 诗歌内容概述:诗中“群山抱处耸楼台,拔地长松夹路栽”两句,描绘了一处自然景观,展现了山水之间高耸的楼台和茂密的长松,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风光画卷。“此日清游濯酒杯”一句,则传达了诗人在游览时畅饮美酒的愉悦心情。
  3. 诗歌特色: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文情怀和高远的审美追求。
  4. 文学地位:《初游云巢》作为许传霈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艺术成就,也代表了清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它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艺术价值:该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审美价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体验自然之美,享受心灵的自由。

《初游云巢》不仅是清代诗歌的珍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研究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文献。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通过阅读《初游云巢》,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体验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