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偕衡甫少帆三游云巢

满郭霜林唤野舲,芦花深处偶然停。
无边木叶随时落,不断山光为我青。
佳节何妨人淡菊,仙寰长许鸟听经。
遨游三度忘知止,愿老前溪止止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九偕衡甫少帆三游云巢》是清代诗人许传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重九偕衡甫少帆三游云巢》的作者许传霈,字子醴,号竹雨、慕园,浙江上虞人,光绪年间举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还擅长篆隶二体书,为世所珍。他的一生充满孝行和对艺术的追求。
  2. 诗意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云巢山的景象。首联“满郭霜林唤野舲,芦花深处偶然停”写秋天满城的霜气中,诗人乘坐小船在芦苇丛中偶然停留;颔联“无边木叶随时落,不断山光为我青”则表达了随着时间流逝,树木上的叶子不断落下,而山峰的颜色却始终青翠如故,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颈联中的“佳节何妨人淡菊,仙寰长许鸟听经”展现了诗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享受着与菊花相伴的淡泊生活,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尾联“遨游三度忘知止,愿老前溪止止亭”则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三次游览后,对于自然的美景已经达到了一种忘却自我的境界,希望自己能像这个名为“止止亭”的地方一样,永远保持这种宁静和和谐。
  3. 文化背景:《重九偕衡甫少帆三游云巢》创作于清代光绪年间,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人墨客仍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追求。
  4. 艺术特点:许传霈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特别是对秋日山林景色的描绘,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
  5. 历史价值:《重九偕衡甫少帆三游云巢》作为清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它不仅是许传霈个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化表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情趣。

通过对《重九偕衡甫少帆三游云巢》这首诗的解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同时,这也展示了清代文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