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寄竹君姊

江北蓼花秋。天自悠悠。一生离恨几时休。听到夜深更漏转,点点生愁。
云影向东流。月上邗篝。何时同泛菊花舟。说尽相思千万语,才下心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寄竹君姊》是陈家庆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家庆,湖南宁乡人,南社社员,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师事吴梅。在文革期间被迫害死。
  1. 作品原文
    江北蓼花秋。天自悠悠。一生离恨几时休。听到夜深更漏转,点点生愁。云影向东流。月上邗篝。何时同泛菊花舟。说尽相思千万语,才下心头。

  2. 赏析解析

  • 艺术手法与主题:《浪淘沙·寄竹君姊》采用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意象,描绘了季节变迁和人物情感。通过“江北蓼花秋”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悠远、寂寥的氛围,紧接着“天自悠悠”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绪。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个人的忧愁与自然景象相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 抒情手法与语言特色:该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音乐性。如“江北蓼花秋”、“天自悠悠”等句,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时,词中的反复修辞手法,如“几时休”、“才下心头”,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哀怨和无奈。
  • 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陈家庆作为近现代诗人,其创作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浪淘沙·寄竹君姊》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承载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特定时代背景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浪淘沙·寄竹君姊》不仅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词作,同时也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于喜爱传统文化和诗词的读者来说,这首词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相关推荐